返回

一局天下棋,尽显华夏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62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抛开一些思想极端一点的棋手,以及根本不和你讲规则的神魔代言人,这一局对弈中,无论是观众还是对弈双方,都主动地代入了思想一道的争夺中。

    只不过正如解说罗兰所说,这一次兴衰模式之下,哪怕棋手当做思想之争,那些原住民会当做么?

    如今的天弈世界中,战国七雄并立,每一方国家确实没有任何雄才之主作为君王,只要没有人去落位君主,这七国也确实会成为思想之争的背景板。

    但有一点需要明确,那就是七国,之所以叫作七国就在于,他们绝对不会彻底融为一体。

    无论是天理还是纵横,两组棋手在明白如今七国并立的棋局之后,都已经明白他们所需要做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最多的国家,最终谁能取得七国中更多的思想倾向,谁就可能获胜。

    而这一切最终都需要在四十九回合之前完成落子,在这之后,双方只能共鸣论道无法再度落子。

    这是一场时间上的思想大逃杀,随着回合数的流逝,每一手都至关重要。

    因为儒道的原因,孔松所牵引的孔门子思自然更轻松也更快地进入到了半圣孟子的视野之内。

    虽然在天弈世界中,孟子和这孔门子思并没有任何关系,对于孟子来说提携一个晚辈也是非常乐意的。

    这就是白子一方的优势,相反,现在黑子一方,正在努力地通过两位棋手的布局努力,将卿范雎一点点引入吕子的视野之中。

    当然相较于秦国吕子针对于其余两国半圣的主导态势,齐国这边孟子虽然同为半圣,似乎就不太行了。

    楚国的墨子来到稷下学宫之时,一场针对孟子以及他的儒道正统的争端已经开始。

    当一袭黑衣的墨子带着一众墨者进入稷下学宫,原本还在讲学的稷下学宫气氛瞬间就变了。

    孟子于论道台上看到了墨子的到来,不过无论何种气息,对他来说并无区别,他仅仅是欣赏地看了一眼这段时间让他感到后生可畏的子思,这位听说来自于孔圣族中的晚辈。

    虽然每一次对话,他都有一些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但对面对于儒道的理解,特别是其中庸之道的特殊阐述,让他没有了一切其他顾虑。

    在得到子思同样的回礼之后,孟子拱手而立,目光灼灼看向所有来者: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他的话,声透天弈,非圣人之阶,有圣言之威望,顷刻之间,稷下学宫上方白色浩然之气升腾不止,仿佛要凝聚大势一般。

    更是有着中央好好白气为之庆贺,只不过来自于中央的浩浩思想大势,在刚刚要接引的一瞬间,就被一股更为柔和,似乎没有任何力量的紫色云雾所包裹,没有和其斗争,也没让其散发半点威能去影响这个世界。

    即便如此,孟子的言论也已经算是至理,通过圣言传递到了每一位学者耳中,甚至远在西面的秦国也受到了他言论的影响。

    高台之上吕子抚须称善,命人快速记录,化为正缓缓成型的《吕氏春秋》所用。

    孟子的言论可以传遍天下,更何况在稷下学宫,整个稷下学宫的气运都因为这一番圣言开始从紫阶腾飞。

    但唯一无法撼动的就是那黑衣墨子,在认真听完孟子所言之后,墨子拂袖而道:

    “孟子所言,谬矣,翟不敢苟同!”

    言罢,虽然还不是什么圣言,却已经语惊四座,如果说不敢苟同还算气,那么其定性已经是充斥着满满火药味了。

    看到这一幕的天理两位棋手也全部露出苦笑,知道自家这个阵营没有那么简单,现在看来还是低估了难度。

    这墨子是谁在大夏天幕之下如今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孔子更别说是孟子之流了,因为天幕之下墨院的存在,墨子传承一直没有断绝,他们甚至在听到这话之后,已经下意识地想到墨子可能会说什么了。

    也没有让他们多等,墨子接下来的话,毫无疑问地也成就圣言,开始声传天弈:

    “亲亲而后仁民,明为仁爱,实为私心!天下大乱,皆因人各爱其亲,而相贼也。故,天下之治,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的声音在这一刻振聋发聩,声传天弈,其背后瞬间腾飞出一条黑龙,冲破层层白色浩然之气,不断吞吐着天下儒气。

    儒墨半圣,方一见面,就爆发出最为激烈的辩论。

    双方论道也因之开启,随后半日时间,孟子和墨子相互之间可谓唇枪舌剑,不仅仅就最初的仁爱与兼爱发生不可调和矛盾,更是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互不相让。

    墨子刚刚提出“天志”稷下学宫上方顿有鬼神隐现,随即孟子就相对应地提出自己“立命”的观点进行驳斥,在那鬼神之下,化作一位位儒者修身立命,养浩然之气冲散鬼神。

    当然,当孟子想要通过礼乐提升整体认同之际,墨子更是连续通过“节用”“非乐”,以最为朴素之法,破除孟子通过礼乐塑造的盛世虚影

第1962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